4月3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施鹏研究员一行赴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围绕“灵长类动物研究与人类表型组学的交叉融合”主题开展学术交流。会议由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忠主持,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院长石乐明、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吴东东研究员、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副主任毛炳宇研究员等双方科研人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会。
丁琛作《人类表型组大科学计划研究进展介绍》主题报告,介绍了国际人类表型组大科学计划的阶段性突破进展;毛炳宇作《依托灵长类动物大科学设施解析脑疾病机制》主题报告,介绍了灵长类设施的建设和试运行情况,以及非人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在神经性疾病研究中的独特优势;吴东东作《灵长类动物表型进化与遗传》主题报告,从进化生物学的视角剖析了灵长类动物表型进化与遗传,探讨了新基因的起源、演进和发现;石乐明作《精准医学中多组学数据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主题报告,并表示,多组学数据的标准化建设为精准医学研究提供了质量控制新范式,但精准医学领域在多组学数据质量控制方面仍面临重大挑战。
报告内容引发了与会学者的浓厚兴趣。现场学者围绕脑疾病模型表型数据标准化策略、表型数据的挖掘与整合等议题踊跃提问。报告专家逐一回应,并结合双方研究优势,探讨了潜在合作方向,为后续实质性项目推进奠定基础。昆明动物所团队还于访问期间实地参观了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各特色实验平台,深入了解了表型组学技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杨忠和施鹏在座谈中表示,未来将充分发挥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与昆明动物所灵长类设施的平台优势,通过深化平台间协同创新、加强技术开发、推动人才交流等方式,在灵长类动物模型优化、疾病机制解析以及跨学科合作机制等领域开展常态化合作,共同攻克生物医学领域重大科学问题。
合影
专家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