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实验室概况   科学研究   研究队伍   研究生培养   开放合作   支撑平台   English
 
新闻公告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学术报告
头条新闻
友情链接
 
 
  现在位置:首页 >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新闻公告 > 科研进展
杨君兴课题组系统总结我国淡水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现状
2013-08-16 | 作者: | 来源: 系统进化与生物地理学研究组 |【小  大】【打印】【关闭】

  随着鱼类资源的持续衰退以及保护水产学的兴起,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已由传统渔业增殖发展成为特有珍稀鱼类种群恢复的主要技术手段。近年来,我国淡水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涉及水系多、规模大且种类丰富,取得了显著效果并积累了大量基础资料和经验。杨君兴课题组通过执行全球环境基金会/世界银行项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滇中主要湖泊土著特有鱼类迁地保育人工繁殖与可持续利用试验示范)和云南大唐国际李仙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公司云南阿墨江发电有限公司、云南省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建设指挥部等委托项目;先后完成了鱇鱼良白鱼、滇池金线鲃、抚仙金线鲃、星云白鱼、软鳍新光唇鱼、西畴金线鲃、暗色唇鱼、短须裂腹鱼、昆明裂腹鱼和大头鲤等十余种珍稀特有鱼类的人工繁殖及种群扩繁技术,实现了滇池金线鲃、大头鲤、软鳍新光唇鱼和暗色唇鱼的人工增殖放流。 

  作者在多年对土著鱼类养殖、繁殖和放流的经验基础上,并收集整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别从基础理论、塘养种群管理及效果评价等方面阐述人工增殖放流的理论背景,并结合我国四大家鱼、中华鲟、胭脂鱼、滇池金线鲃及其他珍稀濒危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现状,讨论了野外监测和效果评价的作用和意义,提出放流种群遗传局限性、数量和规格权衡以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权衡等问题,旨在为我国淡水鱼类人工增殖和放流实践提供系统资料。 

  通过全面系统总结了我国珍稀濒危土著鱼类实施增殖放流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探讨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在珍稀特有鱼类种群保护与恢复中的作用与地位,预测其发展趋势,为塘养鱼类种群遗传管理以及野生鱼类种群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提供参考。 

  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动物学研究》34卷第4期,原文链接为:http://www.zoores.ac.cn/CN/abstract/abstract3363.shtml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教场东路32号 邮编:650223  联系电话:0871-519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