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实验室概况   科学研究   研究队伍   研究生培养   开放合作   支撑平台   English
 
新闻公告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学术报告
头条新闻
友情链接
 
 
  现在位置:首页 >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新闻公告 >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10.7根井正利教授)
2011-09-27 | 作者: | 来源: |【小  大】【打印】【关闭】

Title: Phenotypic Evolution by Gene Duplication and Changes of

the Gene Regulatory Systems

(根井正利教授)

Prof. Nei Masatoshi

Institute of 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USA           

时间:2011年10月7日下午3:00

地点:昆明动物研究所三楼报告厅

欢迎参加!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实验室

2011年9月26日

Curriculum Vitae

根井正利博士(Dr.Nei Masatoshi)

美国全美科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分子进化学家与遗传学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教授,日本遗传学会和日本人类遗传学会名誉会员。

  简历:

  1953年日本宫崎大学农学系毕业;

  1959年日本京都大学农学系获农学博士学位;

  1958-1962年呈京都大学助教;

  1962-1969年呈日本放射医学综合研究所研究员及遗传第二研究室主任;

  1969-1972年呈美国Brown大学生物医学部副教授,教授;

  1983年与Walter M. Fitch共同创办《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1972-1990年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生物医学院教授;

  1990年-至今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分子进化遗传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1993年创立国际分子生物学与进化学会

  1997年呈全美科学院院士

  2002年获国际生物学奖;

  2006年获美国遗传学会摩尔根奖

  业绩:

  根井正利教授,长期从事群体遗传学与分子进化学的理论研究,研究成果丰硕,对该领域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与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应用分子进化的数据分析的统计学方法的开发方面卓有成就,尤其是计测群体间遗传距离的统计量(根井遗传距离),计测群体分化程度的GST 或FST统计量,用于建成分子系统树的近邻结合法(与斎藤成也共同开创)的开创性成就,对分子进化生物学的诞生・确立・发展有重大贡献,广受推崇。关于进化过程的机制,根井提出了著名的”新突变学说”,尽管该学说至今仍有争论,但是它提出新的生物性状可以通过突变而产生,自然选择也可以适应环境。他采用最新的有关形态形成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成果,继承Thomas Morgan的遗传理念而开创发展出现代版的摩尔根学说。该项学说与Fisher、 Haldane、Wright、Mayr发展的新达尔文主义相对抗。而最近有关支配嗅觉与免疫性等表现性状的多重基因群的进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支持该学说的成果。根井正利总结运用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和人类进化成果,论证了分子人类学的基本原理。当前,根井正利着重于重复基因的进化研究。

主要论著:

  [1] Nei, M. Molecular Population Genetics and Evolution (American Elsevier Pub. Co., 1975) ISBN 0-44-410751-7.(中译本《分子群体遗传学与进化论》,由中国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王家玉研究员译,1983年6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2] Nei, M., and R. K. Koehn (eds). Evolution of Genes and Proteins (1983, Sinauer Associates, Inc., 1983) ISBN 0-87-893603-3.

  [3] Nei, M. 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7) ISBN 0-23-106321-0(分子进化遗传学(培风馆、1990年) ISBN 4-563-03887-3)

  [4] Roychoudhury, A. K., and M. Nei. Human Polymorphic Genes: World Distribu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ISBN 0-19-505123-8

  [5] Nei, M., and S. Kumar. Molecular Evolution and Phylogene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0-19-513585-7(分子进化と分子系统学(培风馆、2006年) ISBN 4-563-07801-8)(中译本《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由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吕宝忠,钟扬,高丽萍译,2002年由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6] Nei, M. (1972)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populations. American Naturalist. 106:283-291.

  [7] Nei, M. (1973) Analysis of gene diversity in subdivided populations.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70:3321-3323.

  [8] Saitou, N. and M. Nei (1987) The neighbor-joining method: a new method for reconstructing phylogenetic trees.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4:406-425

  [9] Nei, M. (2005) Selectionism and neutralism in molecular evolution.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22:2318-2342.

  [10] Nei, M. (2007) The new mutation theory of phenotypic evolution.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104:12235-12242.

  Institute and address:

  Institute of 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328 Mueller Lab

  University Park, PA 16802

  Telephone: (814) 863-7334

  Fax: (814) 863-7336

  Email: nxm2@psu.edu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教场东路32号 邮编:650223  联系电话:0871-519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