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动物     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视频 > 有趣的动物
没有领袖的团体-罗马上空的不明飞行物
2013-06-21 来源: 作者:王建红
0

 

 

[video:罗马上空的不明飞行物]

录像:罗马上空的不明飞行物

地点:意大利,罗马

说明:

1. 罗马上空的不明飞行物(上)

2010年秋天一个假日,我和周小仙来到罗马。罗马的深秋很迷人,四处似乎只有锈色和墨绿色。锈色是古罗马遗留的残垣断壁,巨大的环形竞技场……墨绿色是高高的针叶植物,松树或柏树,枝繁叶茂,向阳生长,频繁挺立在古迹中,俯视,苍桑而威严。随处都是一角难得的风景。

我们从1300年前的竞技场走过,穿过古老的凯旋门,一条笔直的大道迎面而来。下午5点左右,天色似黄昏。我们稍有憩意地漫步街头。突然,周小仙发现空中有不明飞行物。我仰头望去,果然,高空布满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它们张着小翅膀,一群一群地盘旋,像海洋里畅游的鱼群,“呼”地向东,“呼”地又向西,阵矩庞大,间隔均匀,整齐统一。小黑点数目之多,布满了头顶上的整个空间。几千只?上万只?不得而知。它们涌来一批,稍作盘旋,便向前方冲去,新的一批接踵而至,像一团漩涡,占据整个空间,一遍遍重演。

我们边走边看,走过一条街,来到十字路口的安全小岛。这里,飞行物更多!简直就像炸开的粉末,“嘭”地绽放无数黑色的小原子;又像是一袭白底黑点长裙,在空中恣意飞舞……天际边如同扭动着流动的黑点组成的“浪花”,在墨绿的树梢上疯狂舞动……好似盛宴,好似狂欢。

我和周小仙看得惊呆了,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阵势!我们开始纠结它们到底是鸟还是蝙蝠?看阵势甚至让人联想到蝗虫,但是,蝗虫不可能飞这么高。傍晚时分,应该是蝙蝠出来活动的时刻。那么,蝙蝠有这么多成群结队的吗?它们从哪个山洞而来?抑或是鸟呢?由于距离太远,无法看清,我们一直仰头,拼命想要弄个明白。引得十字路口停车的司机也随我们一起,把头探出车窗,望向空中。

安全小岛上有一个值勤的警察,我过去指了天空问他,飞着的是啥?他听不懂英语,待猜到意思后笑眯眯地说了一个意大利词:“S……”我们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只好道谢作罢。

回过身继续纠结,继续专心看,仰得头发酸,突然,“啪”地一声,什么东西落了下来,砸到我的衣袖上。吓我一跳!低头一看:一摊热乎乎、新鲜、泛着白绿色的鸟粪!我大叫起来,原来它们是鸟!空中的飞行物用这样的方式回答了我们!幸好手下留情,没有将答案砸到我脸上。想到这儿,不禁哈哈大笑,一阵窃喜和后怕之后,我和小仙匆匆逃进地铁——天哪,这么多鸟,要是十分之一大解,将会是怎样可怕的粪雨啊。还是赶快跑吧。

我后来一直琢磨那个警察说的“S……”,很多意大利语、法语和英语类似,而在英文中以S开头的鸟至少有三种:麻雀(Sparrow),燕子(Swallow),欧洲椋鸟(Starling).究竟是哪种呢?没想到后来在一家书店里,找到了答案。

第三天同样时间,天色近傍晚,在罗马火车站附近又看见大批的黑色鸟云,在空中恣意狂舞一阵,便旋风般飞到高而密的树丛中不见了,大约是回家了吧。

首次看见如此巨大数目的群鸟,如此酣畅淋漓地飞旋在高空,而且是在城市的上空。心中很感谢那只给我们答案的鸟。它一定非常聪明,也善解人意。

2.罗马上空的不明飞行物(下)

在罗马上空看到的鸟,忽而伸展,忽而聚拢,忽而又旋风般刮过去,在空中恣意变幻造型,却始终是一群,就像电脑屏保上不断变幻的流线形立体图形,无论是圆、椭圆,还是三角锥体,始终都粘在一起。无论怎么飞,怎么甩,都是一个群体。明明是上千只,甚至上万只,但看起来,就像是一只鸟在飞。

这是一群没有领袖的、高度协调一致的团体。自从看见它们,两个问题一直盘旋在我脑中,它们如何做到的呢?它们究竟是谁?

幸运的是,从罗马回到巴黎一个月后,在巴黎一家书店中,我意外地找到了答案。那是在WHSmith书店,新书架上有一本《Smart Swarm》(群体的智慧)。书的封面是密密麻麻黑色的鸟群在天空飞——那就是我和周小仙在罗马见过的鸟群!鸟飞到书的顶部,就变成无数白色的战斗机在黑夜中飞,很像荷兰画家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画的那幅黑白相间过渡的群雁图。

我激动地取下这本书,希望能找到答案,的确,其中有我想知道的答案。罗马上空的不明飞行物名字叫欧洲椋鸟(starling)。它们是候鸟,所以只有冬天才到欧洲来过冬。白天在城市外的乡村捕食,晚上返回城市居住,就在罗马火车站附近的树上,因为那里比郊外暖和,也颇安全——天敌少有住在城市里的。书中写到,每次落巢前,它们要在空中疯狂地表演舞蹈半个小时,然后才肯降落。那就是我和周小仙看见的壮观景象。

至于它们究竟是吃饱后歌颂丰收的喜悦,还是向有限的敌人(藏匿在树间的鹰类)示威,还是例行饭后操练,仿佛人晚饭后的散步,现在还不得而知。也许,就像狗撒尿后要刨地一样,椋鸟在回巢前也要举行某种仪式,炫耀,宣扬自己居住的领地?

显然,它们不需要领袖,因为它们根本来不及听从某个领袖的指挥。一切起飞、舞蹈、旋转,都在一瞬间,几乎同时进行。它们没有时间听从任何号令。那么,它们是自我组织?

有人认为也许鸟们是靠了一种被称为“心灵感应”的本能力量。人类在进化初始,尚有这样的感知,但后来发展到依靠更高级的逻辑、推理智能,就将这种低级本能遗失了。大多数本能,需要遵循一定原则,同时,这些本能要对生物体的生存有利,才会保存至今。欧洲椋鸟每天花半小时这样肆意渲染,是根据什么原则?又有什么用处呢?

书中介绍了一项针对冬季罗马上空的监测计划,2004年开始,科学家把照相机搬到火车站附近博物馆顶层上,拍照傍晚狂舞的飞鸟,复原3D模型。他们想揭秘飞鸟在群体改变方向的一霎那,各自从邻近的同伴那里获得什么样的信息?

2010年,这项结果始见倪端。原来,这群鸟能够粘在一起飞舞,履行了一个很简单的原则:保持和同一行的邻居步调一致,邻居怎么做,它们就怎么做。邻居的数目并不多,以看得见为准,也就是5-6只。执行这项探索计划的首要人员是物理学家,他们计算了3D模型中各只鸟相互之间的关联,这才发现了鸟们的秘密。

我们小时候都玩过小磁铁,一枚一枚比镍币厚的磁铁片,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它们便首尾相连,拉成一条直棍。这样的组合最省力,也很稳定,有次序。磁铁内部磁力相互吸引,鸟也一样,无数这样的小鸟彼此“吸引”,于是,由群体组成的“大鸟”就在空中自由飞翔了。

为什么空中的鸟群边缘总是流线形的呢?我和周小仙看见的鸟大多数是以圆形,或椭圆形的形状在天空飞移,而不是规则的方形。即便像礼花一样爆炸,也像是一朵硕大的蘑菇。这又是为什么呢?书中说:如果一个鸟群,有前有后,前方的鸟显然会遭遇更多的危险,但如果是一个圆,便不存在前和后,危险对于鸟群边缘的每只鸟都是等同的。

即便是在空中V字形飞翔的大雁,冲在最前方的雁最累,因为最先冲破气流。不过,当它疲劳的时候,它会被及时换下来,其它大雁将顶上,成为领头羊。

所以,集体飞行的鸟们,总是采取最大限度公平的原则,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几千双眼睛警戒着放哨,意味着更多的鸟可以畅快地吃食。但是,很奇妙的是,它们并没有很复杂的想法,它们的策略很简单,即“就近跟随”原则。它们自己并不知道这样做导致的奇迹,它们只关心身边的同伴如何做。于是,我们才看到罗马上空美妙无比的舞蹈——那真的是我一生中感觉最震撼最神秘的一次空中观礼。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yangxi@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