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高黎贡山再发现鼯鼠新物种——横断山区为鼯鼠属起源与演化中心的新证据
2025-09-30 来源: 兽类生态与进化 作者: 李权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联合国内外科研团队,通过整合分析研究,在高黎贡山地区再次发现并命名鼯鼠属一个新物种——怒江鼯鼠(Petaurista nujiangensis),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动物学经典期刊《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这也是自2020年以来,高黎贡山地区发现的第七个兽类新物种,进一步丰富了高黎贡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鼯鼠属(Petaurista)是现存鼯鼠中体型最大、分类最为复杂的类群,其体重可超过2500 g,包含多达89个分类单元,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地区、东南亚、中国南方及日本等地。在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高黎贡地区野生动物全景动态监测体系建设与安全评估示范”项目支持下,昆明动物所兽类生态与进化学科组联合澳大利亚、安徽师范大学、大理大学科研人员在怒江流域发现了一种此前未被记录的鼯鼠属物种。为明确其分类地位,研究人员通过检视全球14个主要自然历史博物馆馆藏的529号鼯鼠标本,其中包括74%的模式标本,运用整合分类学方法对鼯鼠属物种地位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厘订。研究确认了新物种——怒江鼯鼠,还对多个鼯鼠属分类单元进行了修订:将栗褐鼯鼠(magnificus)降为栗背鼯鼠(Petaurista albiventer)的亚种,云南大鼯鼠(yunanensis)和米什米鼯鼠(mishmiensis)降为不丹大鼯鼠(Petaurista nobilis)的亚种,橙色小鼯鼠(sybilla)降为斑点鼯鼠(Petaurista marica)的亚种,同时将梅丘卡鼯鼠(mechukaensis)与木宗鼯鼠(muzongensis)归为不丹鼯鼠米什米亚种的同物异名。经系统修订后,目前全球鼯鼠属共确认14个有效物种,其中11种分布于中国,而云南即分布有7种。尤为重要的是,通过祖先分布区重建分析,研究揭示了中国西南的横断山区是鼯鼠属最可能的起源地与早期分化中心,对鼯鼠属欧洲起源假说提出了质疑。

昆明动物所李权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蒋学龙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本研究获得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和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zoolinnean/article-abstract/205/1/zlaf106/8266841?redirectedFrom=fulltext

新种怒江鼯鼠Petaurista nujiangensis(曾祥乐 摄)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yangxi@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