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云南抚仙湖发现盖螺科1新属8新种
2025-10-10 来源: 东南亚野生动物多样性 作者: 张乐嘉,陈小勇,宋欣媛

抚仙湖是云南水域面积第三大、深度最深的淡水湖,形成于约340万年前的上新世,仅特有鱼类就有15种,近年来更是发现了淡水螺新科鳞顶螺科以及大量特有淡水软体动物,展现出了惊人的淡水生物多样性。近日,以南昌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领衔的合作团队系统研究了抚仙湖的盖螺科(Pomatiopsidae)物种,基于形态学、解剖学与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描述了包含了四个抚仙湖特有新种的一个特有新属——远岸螺属(Farshore),同时还描述了昆明螺属(Kunmingia)下四个抚仙湖特有新种,分子钟结果显示远岸螺属和昆明螺属的一个抚仙湖特有分支均在晚中新世分化形成。 

通过对于贝壳形态、胎壳超微雕刻、齿舌结构和生殖器结构的研究,此次研究的抚仙湖盖螺科的新属和新种的有效性得到了强力的形态学证据的支持,基于四个线粒体及核基因片段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和自动物种识别算法也显示了和形态学研究一致结果,共有以下1新属和8个新物种被识别出:新属远岸螺属下的银匙远岸螺(Farshore clavisargentea)、大池远岸螺(Farshore dachi)、冰糯远岸螺(Farshore bingnuo)、俞元远岸螺(Farshore yuyuan),昆明螺属下的玻璃昆明螺(Kunmingia vitrea)、铁锏昆明螺(Kunmingia tiejian)、珍珠昆明螺(Kunmingia margaritae)、流萤昆明螺(Kunmingia fireflyae)。所有物种仅发现于抚仙湖湖区,且很多种分布区域极其狭窄。

1-8 分别为玻璃昆明螺、铁锏昆明螺、流萤昆明螺、珍珠昆明螺、银匙远岸螺、大池远岸螺、冰糯远岸螺、俞元远岸螺

分子系统学和分子钟研究显示,远岸螺属是昆明螺属的姐妹群,在约1300万年前分化成两个属。此外,昆明螺属具有两个演化分支,其中一支是抚仙湖特有分支,包含了玻璃昆明螺、铁锏昆明螺和流萤昆明螺;而另一支包含了珍珠昆明螺和滇池特有的昆明螺(Kunmingia kunmingia)。远岸螺属和昆明螺属抚仙湖特有分支都是在晚中新世发生了辐射演化,早于先前地质学研究中判断的抚仙湖的形成年代上新世,暗示了抚仙湖的形成年代可能早于先前估计的时代。

基于四个线粒体和核基因分子标记的最大可信进化分枝树,显示了抚仙湖特有昆明螺属物种和远岸螺属(红色分支)的分化时间

本研究再次揭示了抚仙湖极高的淡水生物多样性和特有性,使抚仙湖已知的淡水软体动物物种增加到了41种,同时也加深了对盖螺科和抚仙湖本身演化历史的理解。该研究成果以“Diversity in an ancient lake: taxonomic and phylogenetic insights from eight new freshwater snail species (Triculinae: Pomatiopsidae) of Lake Fuxian, Southwest China” 表于国际一流动物学期刊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陈辉、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乐嘉和天津农学院的何岳铭为共同第一作者。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yangxi@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