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生活新报——全国首个树鼩生产基地落户昆明
2012-10-31 来源: 作者:
0

如果不了解树鼩的人,还以为这种外形酷似松鼠的小动物和人类扯不上任何关系。殊不知,树鼩介于食虫目和灵长目之间的特殊身份在生物学、遗传学和行为学等方面与人类的高度相似性,使之成为人类疾病理想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动物模型。记者昨日从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成功获得了树鼩生产、使用许可证,成为了全国首家获得树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树鼩生产和使用得到认证也意味着昆明将进一步规范树鼩生产和使用的标准化管理,为科研提供高品质实验树鼩奠定坚实基础。

规模化生产成为现实

树鼩生产和使用得到认证,意味着规模化生产树鼩的构想将成为现实。与常用的实验啮齿类动物小白鼠相比,树鼩在模拟人类疾病模型方面具有亲缘优势,在某些方面可替代猕猴等高成本非人灵长类动物,成为有效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近百年来,利用树鼩开展的研究已涉及到形态解剖学、生态学、行为学、人类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繁殖生物学、胚胎学、寄生虫学、病毒学、免疫学、病理学等学科领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在国内最早开展了树鼩的实验研究。一开始,科学家们在禄劝县角家营的山地里,用浸满了蜂蜜的蜂巢作诱饵,将鼠笼置于树林中,一天可以捕捉到十多只,然后带回实验室检疫、笼养、繁殖,直至进行项目实验。树鼩的使用代替了大批更为珍贵的猿猴,成为人类健康的“新宠”。

渐成为最常用的动物模型

事实上,树鼩已经帮助人们在攻克疑难杂症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日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对一例树鼩自发性乳腺肿瘤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啮齿类动物是研究乳腺癌机理和抗癌药物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但由于鼠与人的亲缘关系较远,在疾病机理等方面与人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树鼩比啮齿类动物与人类更为接近,是具有应用价值的新型实验动物。

另一方面,由于树鼩个体小、生产价格便宜,因此用其开展研究的成本也大大下降。据介绍,树鼩现已用于化学致癌的研究、黄曲霉素致肝癌的研究、人疱疹病毒感染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睡眠生理的研究等。特别有意思的是这种动物长期饲喂高胆固醇食物时不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观察到其食入的胆固醇都以胆盐的形式排泄掉,也值得进一步认真研究。

本报记者 袁野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yangxi@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