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都市时报——10万尾云南光唇鱼首次“回家”
2017-12-28 来源:都市时报 作者:张小燕
0

  

  外国朋友参与鱼苗放流活动

  昨日,30万尾滇池土著鱼在古滇艺海湿地被投入滇池,其中包括20万尾滇池金线鲃和10万尾云南光唇鱼。

  这是云南光唇鱼首次向滇池放流,意味着上世纪80年代曾在滇池一度绝迹的这一土著鱼种重新“回家”。加上很早就实施了人工增殖放流的滇池高背鲫鱼,向滇池放流的滇池土著鱼达到3种。

  云南光唇鱼:

  历经7年实现规模化人工繁育

  下午3点左右,在古滇艺海湿地,10万尾身长6—8厘米的云南光唇鱼鱼苗和20万尾身长4—7厘米的滇池金线鲃鱼苗,被放入滇池。鱼儿们进到水中,稍作适应,便游向了深处。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渔业行政执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云南光唇鱼是我国特有鱼类,在云南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南盘江及附属湖泊,是云南重要的名贵经济鱼类。由于江河污染、栖息环境改变等原因,上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减少,至80年代几近绝迹,滇池中已多年难觅活体,只在周边个别龙潭中有少量天然种群,处于濒危状态。

  云南光唇鱼是杂食偏食性鱼类,主要以丝状藻、有机碎屑为食。其独特的营养生境具有净化水体环境的作用,对促进滇池水质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跟踪研究云南光唇鱼在滇池的生长状况,此次放流的10万尾云南光唇鱼有10%都打上了荧光标记。

  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华泽祥介绍,该站从2010年起开始收集野生鱼类资源,2013年,首次成功人工繁殖云南光唇鱼。经过多年潜心研究,2017年,云南光唇鱼实现规模化人工繁育。目前,该站已具备年产苗种100万尾的能力。

  滇池金线鲃:

  累计7次向滇池放流约200万尾

  现场,还有20万尾滇池土著鱼——滇池金线鲃一起放流。金线鲃是滇池名贵土著鱼的代表,肉鲜味美,经济价值高,历史上曾被誉为云南四大名鱼之首,被称为“滇池珍味”。早在上世纪80年代,金线鲃就被列入国家二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

  近30年来,由于水质污染等因素影响,滇池金线鲃已在滇池湖体绝迹。在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和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努力下,成功完成金线鲃的人工繁殖和育苗。2010年,市滇管局第一次在滇池湖体内放流滇池金线鲃,至今共7次向滇池累计放流滇池金线鲃约200万尾。

  另一种滇池土著鱼种——高背鲫鱼已累计放流数十亿尾鱼苗。

  未来:

  湾丝、滇池银白鱼也将人工放流

  渔政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鲢鱼等专以浮游植物为主食,高背鲫鱼主要吃中小层水体有机碎屑和饵料生物,生长迅速,放流这两种鱼类,对净化水质,减少内源污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适量放流偏肉食性的滇池金线鲃,可合理调整滇池鱼类种群结构,减少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银鱼种群。而放流高背鲫鱼、滇池金线鲃、云南光唇鱼3种滇池土著鱼类,有助于恢复滇池水生生物多样性。

  该负责人表示,鲢鱼在滇池水体中不能自然繁殖,而且生活在敞水区,不会妨碍其他鱼类的生长繁殖,通过加强管理,完全可以控制对其他物种的影响。

  目前,由昆明市农业局支持的湾丝、滇池银白鱼人工繁殖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也会将这两种土著鱼放流滇池。

  ★小知识

  云南光唇鱼

  隶属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地方名为马鱼,是我国特有鱼类。云南光唇鱼体背部灰色,上侧较下侧深,腹部乳白色带黄。背鳍青灰色,其他各鳍灰黄色,尾鳍稍带淡红色,幼鱼沿侧线有6—10个小黑斑,尤其以身体后段明显。适宜养殖温度为5—28摄氏度,最适水温14—24摄氏度,池塘养殖条件下最大个体超过1公斤。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yangxi@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