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科技日报——红外相机“盯梢” 揭示珍稀动物保护新路径
2018-09-06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赵汉斌
0

  

  红外相机拍摄的白腹锦鸡

  

  红外相机拍摄的岩羊

  

  红外相机拍摄的云豹

  

  红外相机拍摄的高黎贡羚牛

  

  走近自然

  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兽类专项网重要成员之一,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长期在我国西南地区开展兽类多样性监测与研究。最近,该所研究组在利用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有了一系列新发现。

  该研究所兽类生态与进化学科组负责人蒋学龙研究员介绍,由于易于统一规范技术标准,数据便于管理和标准化统计分析,红外相机技术已成为国内外兽类监测研究网络的主要技术支撑。

  近年来,这个研究组不断扩大了监测范围,并按统一抽样标准在多个代表不同景观类型的保护区建设红外相机监测研究网络。基于前期的监测数据,研究人员利用层次贝叶斯模型,对西南地区高山、亚高山区域、干热河谷区和亚热带山地等典型的景观类型的物种丰富度与分布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层次模型,分析物种占有率及其与环境变量间的关联,评估不同景观中目标类群的物种丰富度与分布情况。

  研究发现,基于红外相机数据,层次模型可整合分析多个研究地点的数据,从不同尺度分析物种丰富度与分布格局,为区域协同红外相机监测研究网络数据整合分析提供思路。由于人为干扰对物种多样性与占有率均表现出强烈的负效应,物种丰富度与海拔之间呈现也有关联,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的格局,也对应着较低海拔的高干扰压力,以及较高海拔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

  研究还表明,除雉类外,人为干扰对各类种群都具有强烈影响;在物种水平上,各物种对环境变量的响应各有不同,比如斑羚和岩羊等物种强烈偏好干热河谷。虽然干热河谷区普遍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贫瘠区,但研究人员发现,在这类景观中,野生动物物种的丰富度甚至高于亚热带山地森林,而且是斑羚和岩羊等濒危物种的理想栖息地。研究认为,在今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中,干热河谷区的保护不应再被忽视。

  研究成果以“利用红外相机捕捉数据和层次模型评价西南地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占有量”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多样性与分布》。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yangxi@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