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昆明动物所参与编制的《纯种绿孔雀鉴定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正式发布
2021-10-14 来源:鸟类学科组 作者:董锋
0

  绿孔雀Pavo muticus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物种。历史上曾广布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区域,然而由于人为干扰等因素,其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域已然急剧减少,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全球性濒危级别,亟待加强保护。绿孔雀目前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近30年种群数量下降近一半,现存约555~600只,且存在严重的栖息地片段化和破碎化等情形,种群生存状况堪忧。 

  实施人工种群繁殖和野化放归是目前国际上对于濒危物种进行保护的重要手段。鉴于笼养绿孔雀与外来蓝孔雀长期混养并广泛杂交的现状,以及野外种群面临的逃逸蓝孔雀基因污染风险,目前迫切需要制定纯种绿孔雀鉴定技术规程,以提升绿孔雀的保护和管理水平。基于上述背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董锋副研究员、单鹏飞博士、杨晓君研究员与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黄艳梅高级工程师等制定了《纯种绿孔雀鉴定技术规程》。由于遗传杂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仅凭形态特征无法可靠辨识是否纯种,本标准综合使用了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的前沿技术手段。其中形态鉴别主要应用于过滤杂合特征显著的个体和筛选疑似绿孔雀个体,为后续分子鉴定缩小研究对象范围(图1)。分子鉴别主要应用于无法通过形态鉴定,或经形态鉴定为疑似绿孔雀需进一步确认的情形,把待检个体基因组数据分别比对到纯种绿孔雀和蓝孔雀的参考基因组,通过比对的数量和质量判断种质情况(图1)。该标准目前已正式发布,详见: http://www.ynstdinfo.net/documents/20181/71354/DB53_T+1067-2021纯种绿孔雀鉴定技术规程.pdf/433d999e-b02d-404a-98e6-f1960b3b59e3. 

  该技术规程的制定,可弥补绿孔雀种质资源鉴定标准的空白,并为其它物种纯种个体的鉴定提供示范意义。其实施可望准确鉴别目前笼养状态下的绿孔雀纯种个体,并及时隔离、保护,为进一步的人工繁育和野外放归奠定种质基础;同时,鉴于日益增加的蓝孔雀逃逸风险,该规程可用于绿孔雀野外种群种质状况的常规监测,有利于管理部门及时发现并实施基因污染的防治措施。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yangxi@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