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昆明动物所2023年度十大进展揭晓
2024-02-01 来源:综合事务部 作者:
0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2023年度十大进展揭晓。经各团队自愿申报、材料审核、网络评选、专家评审,以下10项重要进展入选(排名不分先后)。

2023年度十大进展简介

单胺合成抑制与抑郁发生的新机制

发现炎症介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是单胺合成关键酶多巴胺脱羧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的内源性抑制剂,抑制单胺合成。LBP对单胺合成的抑制可能是部分抑郁症病人单胺本底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揭示了LBP是炎症与单胺之间、中枢与外周之间交互的重要分子,为抑郁的治疗和诊断提供了新靶点和方向(Immunity2023;专利20221164566442022116388204)。威尔康奈尔医学院Conor Liston教授在Immunity上发表专题评述:“该研究有望阐明免疫系统和大脑之间长期存在但界定不清的相互作用”。

规模化解码灵长类基因组揭示生命演化谜题

解码灵长类基因天书,破译生命演化谜题:(1)重建了灵长类生命之树,首次发现灵长类杂交成种;(2)解析了灵长类大脑、社会系统、免疫等复杂性状的演化遗传基础,为相关疾病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3)评估了灵长类濒危的相关因素,为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新见解。该系列成果被ScienceNature等亮点点评,是灵长类学研究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灵长类学研究步入世界领先行列,铸就国家生物资源战略发展新优势。

多能干细胞基因组稳态维持新机理

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 PSCs)因其在体外具有无限增殖和分化为不同类型细胞的潜能,在再生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也成为目前临床上最具潜能的成药细胞。PSCs制备过程中的标准化、规模化及细胞质量稳定性是其走向临床应用的先决条件,但人PSCs在体外扩增培养过程中,易出现遗传和表观遗传的变异,严重阻碍了PSCs的临床应用。因此,研究PSCs遗传物质稳定性维持机理,是寻找改善策略、突破应用瓶颈的关键。研究团队通过前期组学筛选,筛选出基因组稳态维持的关键调控因子,并解析了新机制。相关工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2023a,2023b)和PNAS(2023)杂志上。

转基因食蟹猴模型研究揭示人类特异拷贝基因如何塑造人类大脑的独特发育模式

人类大脑产生的诸多创新性状为智慧的起源提供可能,为了解析人类大脑进化的遗传机制,研究组依托灵长类中心平台,首次构建了携带人类特异拷贝基因SRGAP2C的转基因食蟹猴模型。该研究基于核磁影像学,细胞实验,转录组以及行为学分析,从多层面揭示了转基因猴模型在人类大脑进化及其特异表型研究中的重要价值。为深入理解人类基因组中的新基因如何塑造人类大脑的独特发育模式和神经环路,解析人类大脑进化和认知功能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DNA条形码揭示中国蛇类多样性和分类问题

准确的物种鉴定是保护和研究的基础。蛇类总体形态较保守且存在趋同现象,给传统分类带来了困难。该研究系统性地评估了中国蛇类多样性,揭示中国蛇类存在大量未被描述的物种。这是我国首次全面评估蛇类多样性和构建蛇类DNA条形码数据集的研究。该研究为中国蛇类分类和保护、进出口检疫、外来入侵物种监控和国家生物资源保护和生态安全方面提供数据及技术支持。该研究成果也被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和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人类活动背景下亚洲象栖息地变化与保护策略

在景观破碎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中国野生亚洲象近年来种群数量持续增长,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向人类主导区域扩散并形成高度重叠,人象冲突频发。研究发现亚洲象适宜栖息地在时间尺度受气候影响仍能保持稳定,在空间尺度受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且人类活动的影响与空间尺度相关。亚洲象适宜栖息地正向人类主导区域转移,这种转移与重叠导致栖息地斑块间连接度下降,人象接触频繁,增加了保护和管理的难度,威胁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研究还揭示了人类主导栖息地中亚洲象栖息地选择策略,提出了基于亚洲象种群分布现状的生态廊道规划与相关保护建议,可为亚洲象种群的科学保护和有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栖息地恢复与拟建亚洲象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联合开发特异、高效的衰老指示探针

该项目开发了一种靶向SA-β-Gal的近红外荧光探针XZ1208。该探针可以被衰老细胞快速识别和剪切,实现高特异标记;更重要的是,该探针突破传统检测瓶颈,实现了对活体动物衰老状态的动态、长时监测,为研究衰老的调控机制、挖掘新的衰老干预靶点及开发新型的抗衰老药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该技术支撑了“衰老机理与延缓衰老相关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获批;XZ1208被国内外20余家科研单位使用和验证;获得Wiley出版社中国开放科学高贡献作者奖。

动物重要特殊性状的进化创新和进化重塑”基础科学中心获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动物重要特殊性状的进化创新和进化重塑”依托昆明动物所在动物遗传与进化研究领域的长期深厚积累,解析动物重要特殊性状创新和重塑的遗传、发育和进化机制,形成进化-遗传-发育交叉融合的研究范式。项目旨在集中和整合国内优势科研资源,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制的优势和特色,依靠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吸引和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产出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高地。该项目是昆明动物所首个牵头承担的基础科学中心,也是云南省获批的第一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科学中心。

深入推进遗传进化与动物模型重点实验室组建工作

重点实验室将围绕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任务,加强顶层设计,努力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积极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先导专项任务,为研究所产出能够有效满足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重大创新成果提供强有力支撑。同时,加快优秀人才引进及自主部署重点攻关任务,组建攻关团队,打造建制化科研新范式。

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通过工艺验收,全面投入试运行

设施项目是“十二五”时期部署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设施于2017628日获得国家发改委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20191027日正式开工建设,2023321日通过建安工程专项验收,926日通过工艺专项验收,全面投入试运行。设施全面优质地完成了建设任务,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并部分优于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指标要求,在集成化、规模化方面总体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设施边建设边运行,成效显著,有效支撑了研究所重大科研任务、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建制化体系化科研组织改革和代表性成果产出。在灵长类动物模型构建与疾病机理研究、灵长类动物遗传图谱与脑进化等方面支撑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以及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的推进实施。设施将积极谋划并推动建立国际灵长类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基地、灵长类资源研究与创新利用全球制高地!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yangxi@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