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昆明动物博物馆联合野生动物细胞库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博物课堂 ——“显微镜下的遗传物质”解密细胞的科学课。来自北京、广州、昆明等地的56名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了本期主题课程的学习,现场气氛热烈。
此次课程聚焦于微观世界中的遗传物质,带领参与者深入探索细胞的奥秘。课程伊始,高级工程师杨劲松为大家介绍了昆明动物博物馆所展示的动物进化历程,简要阐述了中国科学院野生动物细胞库所保藏资源的特色与价值。并对细胞在生命进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进行讲解,以多个物种为例讲述遗传进化内容,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动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正高级工程师佴文惠带来了精彩的科普报告《显微镜下的遗传物质 —— 细胞》。报告围绕细胞的构造、野生动物细胞资源、细胞的保存方法及用途等主题展开,对细胞实验的介绍激发了参与者对细胞世界的浓厚兴趣。
在实验环节,实验师苏伟婷引导同学们在细胞实验室认真观察了不同动物的细胞样本,通过对比实验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的差异。在细胞库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亲自动手制作动物细胞玻片。在滴片、染色的实验步骤后,同学们体验了核型配对,直观地了解了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奥秘,体验到了科学探索的乐趣与成就感。
“显微镜下的遗传物质” 解密细胞科学课是昆明动物博物馆博物课堂系列主题课程之一。作为昆明动物博物馆科研科普化的特色品牌课,博物课堂一直秉持着宣传科研成果、促进科研与科普相互融合的设计理念。通过不断优化和更新课程内容,为公众提供了高质量的科普教育,深受广大市民的好评。此次课程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参与者学到了专业的科学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为培养公众的科学素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活动合影
《显微镜下遗传物质》科普讲座
动物进化中细胞的遗传专题讲解
观察细胞
核型配对
细胞玻片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