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2025沪滇科技合作交流系列活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长江行·走进云南”专场活动成功举行。会上,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系统介绍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与会嘉宾也分别围绕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上海同步辐射光源、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信息大数据平台等作情况介绍,并开展互动交流。
活动开幕式由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院长黎晟沅主持,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宋光兴、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代表张露璐以及昆明动物所副所长吴东东分别致辞。吴东东在欢迎辞中表示,灵长类设施很荣幸能够为此次活动提供交流场所。期待通过这类活动,进一步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深化沪滇两地科技合作,共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灵长类设施主任姚永刚研究员详细介绍了设施的建设进展和科研成效。作为我国在灵长类研究领域的重要国家设施,该平台聚焦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已建成国际一流的灵长类动物模型创制、表型分析与遗传解析能力,为生命科学前沿研究和人类疾病机理研究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姚永刚表示,灵长类设施将继续深化与上海各重大设施的合作,通过资源互补、人才交流和项目协作,共同推动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活动期间,与会代表对设施进行了实地参观。来自上海与云南的各国家级平台专家们与科研人员就设施运行管理、技术合作和联合研究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和参与单位之一,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为活动提供了支持,成为沪滇科技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展示平台。
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是国际一流的开展全尺度、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灵长类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的大型综合研究设施,已在灵长类动物模型构建与疾病机理解析、灵长类动物遗传图谱与脑进化、灵长类干细胞、灵长类胚胎操作与发育等相关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并有效支撑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等一批项目的实施以及一系列高水平论文的发表。设施将继续为国家科技任务做好科研保障,为抢占灵长类资源研究与创新利用全球制高点发挥支撑作用。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