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昆明动物所参加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
2025-09-26 来源: 兽类生态与进化 生物多样性中心 作者: 李学友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2025922日至25日在浙江杭州举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是“人与生物圈计划”(MAB)体系内覆盖面最广、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会议,每五年召开一次。此次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以“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为主题,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承办,彰显了中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担当。

中国目前拥有34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其中云南境内的两处—高黎贡山和西双版纳,因其卓越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而备受瞩目。高黎贡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于2000年加入世界生物圈,位于“中国西南山地”、“喜马拉雅”、“印度—缅甸”三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的交汇区,不仅是守护西南生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更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据无可替代的关键地位。

此次,昆明动物所生物多样性中心及云南省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主任车静研究员(中国人与生物圈MAB国家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带领5名青年骨干参与此次盛会,分享、交流昆明动物所在高黎贡地区构建野生动物网络化监测体系的进展与成果。

省重及高黎贡山生物圈保护区参会人员合影

92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举办网络化监测体系边会,共同探讨自然保护地监测体系创新与管理应用。省重副主任李学友副研究员作了题为“Application of space—ground—eDNA integrated technology for wildlife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in the Gaoligong Mountain Region”(高黎贡地区野生动物“天—地—生”一体化监测网络构建与研究)的交流报告。报告展示了昆明动物所针对高黎贡山野生动物,已开展了系统性、跨类群、多维度的科考和持续监测。通过不懈努力,目前高黎贡山已厘定本土脊椎动物共1363种(兽类216、鸟类796、爬行类111、两栖类92、鱼类148)——这一数据刷新了该区域脊椎动物多样性记录,也进一步凸显高黎贡山独特的生态价值。目前省重已建立覆盖高黎贡全境的网格化红外相机监测网络,探索应用eDNA宏条形码技术开展跨类群、大尺度、定量分析脊椎动物多样性与分布格局,已构建完成高黎贡地区野生动物多样性数据管理和可视化平台,可按物种、时间(年、月、时间段)、空间(纬度、海拔等)检索、分权限共享多样性数据,可视化呈现野生动物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精细化管理和后续保护成效评估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昆明动物所生物多样性中心以及高黎贡山省重实验室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立足中国西南,与高黎贡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紧密协作,扎实做好科研监测以及自然科学教育,追求卓越创新,秉承人与生物圈和谐共生理念,为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贡献昆明动物所的力量。

李学友副研究员作高黎贡地区网络化监测体系汇报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yangxi@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