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公园体系构建的重要战略背景下,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中心&云南省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中心”)于10月14日至17日,由主任车静研究员带队,深入云南哀牢山与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野外基地走访、交流与科研合作座谈。此次行动不仅是昆明动物所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深化科学研究的体现,更是为区域生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的关键一步。昆明动物所首次在无量山开展动物考察始于1957年,目前建设有哀牢山无量山野生动物云南省科学观测研究站,在动物多样性本底数据积累,长臂猿种群动态与栖息地监测体系构建、野生动物红外相机及声仪监测等各方面均具有长期的布局和研究积淀。
此行目的在于全面巩固和拓展研究所与哀牢山、无量山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战略协作关系,交流共享在高黎贡山区域已有研究进展,驱动科研成果的创新性转化,从而强力助推云南省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为构建美丽中国绿色发展格局注入强大动能。

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管护局座谈交流合照
调研期间,专家组一行密集走访了包括楚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山鸟类环志站、无量山哀牢山野生动物云南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南华观测点,以及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景东管护局,和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新平管护局等多个核心生态观测点与管理机构。此举旨在全面了解保护区生态现状、科研基础及保护需求,为精准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座谈交流
在与各保护区管护局举行的系列座谈会上,车静研究员阐释了此次考察的背景,并详细介绍了中心面向“十五五”规划的重点工作方向,指出在监测规范化、标准化对未来智能化、一体化监测网络构建、生物多样性大数据管理与深度分析、国家公园体制创新实践以及专业人才联合培养等多个关键领域,双方具有广阔且亟待挖掘的巨大合作潜力。期间,蒋学龙研究员就双方在长臂猿常态化跟踪监测、生态学研究及保护策略制定方面所取得的显著进展、最新成果及未来五年规划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展现了务实的科研合作成果。青年骨干李学友、吴飞及金洁琼分别从兽类、鸟类及两爬不同类群特点就下一步结合eDNA新技术等开展系统性考察、数据深度挖掘和合作交叉研究方面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管护局座谈交流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护局座谈交流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平管护局座谈交流
各保护区管护局负责人也围绕各自保护区的独特生态概况、基础设施条件、动植物多样性本底数据、长期监测样区布局,以及在生态监测、科研成果转化、保护实践应用和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与专家团队进行了坦诚而富有建设性的探讨。双方的交流充分体现了理论研究与一线保护实践的深度融合,为未来的合作注入了活力。
在会议最后,与会各方对未来的战略合作表达了高度的期待与坚定的信心,达成了一致共识:将以此次深度座谈为新的起点,共同擘画并精细化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机制与模式。双方决心携手并进,形成科研-保护的强大合力,为云南省国家公园建设与社区协同发展,共同谱写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管护局媒体新闻
https://mp.weixin.qq.com/s/yXQ6Zfc1PQB6pWrgMf0q4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