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昆明动物博物馆开展博物课堂“解码滇池水质指标背后的生态密码”水质检测科学课
2025-10-23 来源: 昆明动物博物馆 作者: 杨劲松

1019日,昆明动物博物馆开展了“解码滇池水质指标背后的生态密码”水质检测科学课,策划设计了滇池生态、动植物与水体关系、水质分类、水质检测等科学体验环节。活动当天有20人参与了本次课程的学习。

本次课程以“解码滇池水质指标背后的生态密码”为主题,以滇池生态保护为核心,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昆明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杨劲松以动植物与水体的关系为切入点,用生动的图片和案例,向参与者讲述了滇池作为云南“母亲湖” 的生态价值,以及当前面临的水质保护挑战。“花—鱼—蚌—鸟”的生态模型对滇池生态治理的意义。

水质好不好,不能只靠肉眼看,关键要看背后的科学指标。”昆明学院昆明滇池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副教授冯庆带青少通过《滇池水可以玩了吗?》科普报告来揭秘滇池水质指标背后的生态数据,围绕溶解氧、氨氮、总磷等核心水质指标,详细解读了每个指标的含义、正常范围,以及它们与滇池水生生物生存、水体富营养化等生态问题的关联。为了让抽象的概念更易理解,通过对比不同水质样本的指标数据,直观展示了污染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让在场的青少年和家长们对 “水质保护” 有了更科学的认知。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课程配备了专业的水质检测试剂盒、玻璃器皿、检测记录表等工具。大家手持从不同区域采集的水样,按照实验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通过溶解氧检测试剂,观察水样颜色变化,判断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针对氨氮、总磷等关键污染指标,大家严格按照试剂添加顺序和反应时间进行实验,仔细观察溶液不同颜色的转变,并根据比色卡精准读取数据进行记录。青少年们积极动手,专注地记录每一组数据,脸上满是探索科学的热情。家长们也纷纷参与其中,与孩子一起分析实验结果,共同探讨滇池水质保护的方法。

此次“解码滇池水质指标背后的生态密码” 水质检测科学课,不仅让参与者掌握了水质检测的基本方法,更深入了解了滇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多样化的科普形式,激发公众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建设美丽云南贡献力量。

博物课堂是昆明动物博物馆科研科普化特色品牌课,旨在对科研成果宣传、实现科研科普化相互促进的科学课程设计理念,该系列课程旨在促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双融合”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强调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的融合,历时三年以来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活动合影

滇池生态保护讲解

科普报告

水体采样

水质检测实验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yangxi@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