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答辩     首页 > 研究生/博士后 > 教学培养 > 论文答辩
关于做好2025年秋季毕业生学位论文延迟公开备案及答辩工作安排的通知
2025-07-10 来源:研究生处 作者:

位导师、研究生:

    根据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申报工作安排,2025季批次学位申报截止时间为202582712:00做好我所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审核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涉密及延迟公开学位论文备案

国科大研究生涉密学位论文保密等级分为秘密、机密二级。是指研究背景源于已确定密级的科研项目或课题的学位论文,或虽无涉密项目背景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论文。不属于上述情况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延迟公开学位论文是指研究成果未列入国家保密范围,但准备申请专利或技术转让,以及涉及技术或商业秘密等,在一段时间内(不超过2年)不宜公开的学位论文。  

    根据中国科学院大学涉密及延迟公开研究生学位论文备案制度,2025季申请学位的研究生涉密及延迟公开学位论文需2025731日前完成相关备案工作。如需备案,请申请人向所保密委员会提出申请《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涉密学位论文申请表》(附件),或者《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延迟公开申请表》(附件),具体操作详见《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生学位论文延迟公开办理指南》(附件),保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将相应申请表交研究生处报中国科学院大学备案,并在“培养管理”系统的“论文答辩/答辩资格审核”界面设定论文保密等级。  

  1.学位论文涉密及延迟公开的研究生申请学位须避免泄露保密内容。在网上填报学位审核相关信息时,若涉及保密信息,须在不能公开的有关部分用“保密论文”或“延迟公开论文”等字样替代。涉密及延迟公开学位论文电子版不得通过网络传递。  

  2.为保证研究生培养环节和学位审核工作的正常实施,原则上涉密及延迟公开学位论文的题目、关键词和摘要内容不得涉密。  

3.对于延迟公开的学位论文,需于827日前提交1本学位论文印刷本至中国科学院大学进行审核;涉密学位论文暂不需提交,待解密后将进行重点审核。以上两类论文封面上须按照文件要求进行标注。

 4.已做涉密或延迟公开备案的学位论文若发生涉密事项变更,应及时报送变更备案信息。  

  5.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涉密或延迟公开论文备案工作的,将不再受理其涉密或延迟公开学位论文申请,2025季学位会将不按照涉密或延迟公开学位论文受理。

二、2025年秋季批次学位论文预答辩工作安排

1. 学生范围与申请预答辩条件

1学生范围:拟申请2025季毕业、学位的研究生,2022年及以前的延期研究生

2申请条件: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含必修环节),达到申请学位的基本条件;通过学位论文格式审查且导师审阅同意申请预答辩。

2.预答辩的时间715日前完成,具体分组和考核时间另行通知。

3.预答辩的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预答辩由研究所统一组织实施,具体事宜由研究生处负责安排。研究生在提交学位论文预答辩前需完成国科大培养系统(https://sep.ucas.ac.cn/)各必修环节的填写及审核。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修订,定稿学位论文,研究生在培养系统里完成学位论文格式检测,操作手册见附件,合格者填写《学位论文预答辩申请表》(见附件)和《毕业论文答辩实验原始记录审查表,经导师同意并签字后,于75日前将《预答辩申请表》、一份纸质版学位论文、格式检测报告、申请学位所需成果证明材料(接收函须由导师签字确认)交到研究生处审核。

2考核形式:研究生采取PPT的形式现场汇报。硕士生报告10分钟,博士生报告20分钟,提问20分钟。

3)考核结果:

根据考核小组表决票情况确定研究生是否通过预答辩考核。累计两位及以上考核小组成员不同意送审的学位论文,预答辩结果为不合格,终止申请同批次学位论文送审。

②通过预答辩的研究生须根据考核小组提出的意见,在导师的指导下修改完善论文,在《学位论文形式审查与预答辩登记表》(见附件)中填写详细的修改说明,经导师审阅和同意后,在国科大查重系统里进行学位论文查重,重复率要求<10%,合格者于720日前通过培养系统填写答辩申请信息,将修改后的学位论文上传系统,并将纸质版的《学位论文形式审查与预答辩登记表》、查重报告(只需打印章节报告)电子修改版的学位论文提交至研究生处,研究生处组织对修改版论文进行复审,复审合格后研究生处将于720-25期间将学位论文送盲审,复审不合格的,不予送盲审。

③未通过预答辩的研究生,须根据考核小组提出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并提供详细修改说明,修改后的论文经导师审阅认可后,可申请下一批次预答辩。连续两次未通过预答辩、或达到最长修读年限的申请人,不再安排答辩,按结业处理。

三、2025年秋季批次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工作安排

1、学位论文盲审评阅意见处理

通过盲审的研究生,须结合盲审专家意见在导师指导下按规范进一步修改论文,并将修改情况详细填写在《学位论文修订情况登记表》中的盲审意见修改情况页(附件)里,经导师审核签字后,上传到培养系统,同时需在答辩PPT里展示说明,并提交纸质版修改说明书至研究生处。

2、提交正式答辩相关纸质版材料

研究生收到盲审结果及答辩通知后,研究生与导师商量落实正式答辩事宜(确定答辩专家、答辩时间及地点),确定后,需填写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表附件请导师签字后同以下材料一并提交研究生处进行审核:

1)学位论文修订情况登记表

2)毕业答辩申请表纸质版

3学术报告与社会实践登记表(已交的同学不用再交

4)答辩专家信息电子版(电子版发给段老师

5)学位授予决议书草稿电子版

3、正式答辩专家要求:

(1)博士:至少5位同行专家,成员应正高级职称,要求有博导或硕导资格,博导不少于三分之二,并应包含至少2位所内专家及至少2位外单位专家,此处的外单位专家是指学位授予单位(国科大校部及各培养单位)以外的专家。

(2)硕士:至少5位同行专家,成员应为高级或正高级,要求有博导或硕导资格,成员一般应包含至少2位本单位专家及至少2位外单位专家。

(3)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应为奇数,答辩主席由所学位委员会委员担任。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全程出席答辩会和答辩委员会会议,按相应程序履行职责。研究生指导教师不能作为该生答辩委员会专家。

研究生提交答辩材料交由研究生处审核合格后,给研究生打印学位论文答辩聘书,学生提前3-5天将聘书和纸质版学位论文送给答辩专家。研究生处在所官网上发布答辩公告,未在网上发布答辩公告的,视为无效答辩。

本次学位论文正式答辩由学科组自行邀请专家完成答辩工作,每场答辩研究生处的工作人员会到场组织参加

4、学位论文正式答辩程序

1)研究生处工作人员介绍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人及指导教师。

2)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论文答辩会, 宣布答辩开始,指导教师简要介绍答辩人概况。

3)答辩人以中文PPT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包括选题的目的、意义,前人研究情况)、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结果结论(包括论文工作量、实验、主要数据和结论的展示)、研究的创新点(包括新见解和创造性的展示)、讨论与展望、致谢、学位论文评阅结果及修改情况展示。答辩人汇报时间:硕士生30分钟, 博士生40分钟延时不得超过10分钟

4)提问环节:全体答辩委员及与会者均可提问, 答辩人应逐一回答。 提问一般不超过60分钟。

5)内部会议:全体委员针对论文及答辩情况进行认真的讨论及评议,主席根据讨论评议情况综合整理, 写出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学术评语, 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对论文是否达到学位论文水平、能否通过、能否毕业进行表决, 并提出授予学位的建议和具体意见。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方可生效。

6)论文答辩会复会, 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宣读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学术评语及表决结果学科组送鲜花。

7)导师、学生发表感言,学生应注重讲收获、谈感受、提意见等,不雷同致谢

8)学生与答辩专家、导师合影,研究生处宣布答辩会结束。

5、学位论文答辩后需做事情

根据答辩专家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学位论文,修改完成后于2025年8月17日前提交一份纸质版的学位论文修订情况登记表》中的答辩委员会意见及修改情况(附件一份定稿纸质版学位论文需学生本人和导师签字并把修改情况上传答辩系统里,同时完成培养系统、学籍系统、学位系统的信息填写,并通过国科大学位系统完成学位申报。

说明:“学位管理”系统为生成系统,其中,学籍注册信息、导师信息、课程学习信息及培养环节信息,分别由“学籍管理”、 “教师管理”、“教务管理”和“培养管理”系统引入。如相关信息有误,需在对应引入系统进行更正。各系统的填写操作说明详见附件 。

除网上填写相关系统外,答辩后所有同学还需到研究生处领取档案袋,提交所有毕业相关的纸质版档案材料,并领取离所通知单,办理离所手续。

四、2025年季批次学位论文总体答辩工作时间安排

、注意事项:

1、博士学位论文正文要求不少于 5 万字,硕士学位论文正文要求不少于 3 万字,按照国科大学位论文撰写规范整理排版论文。

2、请研究生和导师务必重视学位论文的质量和写作规范,根据研究 所 2022 年夏季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议,从 2023 年冬季批次 开始(2022 年 11 月答辩),学位论文盲审过程中,累两个 “大修后评阅”或一个“不同意答辩”评阅意见的学位论文,终止当次答辩申请程序,申请人认真修改学位论文后,半年后重新申请盲审、答辩。

联系人:段丽斌     电话 :0871-65110887 

 

附件1-涉密及延迟公开办理相关材料.rar

附件2-预答辩需提交的相关材料.rar

附件3-学位论文正式答辩答辩相关材料.rar


                                                              研究生处

                                                           20257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yangxi@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