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北京科技报——牛昱宇:转基因猕猴培育成功
2010-11-11 来源: 作者:
0
圆脑袋,大耳朵,短尾巴,红屁股,这只2岁多的猕猴看上去与普通猕猴没有过多的区别。然而,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能在特殊光源下,全身发出绿色的光芒,显然普通猕猴就没有这个本事。

  其实,这只会发绿光的小猴,它的真实身份是转基因猕猴。小猕猴的缔造者是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季维智研究员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它是中国科学家历经3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的我国第一只转基因猕猴。日前,这一研究论文已于10月12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牛昱宇博士。

  《北京科技报》:小猕猴是如何培育出来的?

  牛昱宇:首先,他们通过体外受精技术获得猕猴受精胚胎,然后运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外源基因,即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注射至胚胎内,确保胚胎可以继续正常发育,最后将转基因胚胎移植到代孕母体中,直至转基因小猴顺利诞生。

  《北京科技报》:小猕猴为何发绿光?

  牛昱宇:这一神奇的魔力源于其体内被引入的关键物质——绿色荧光蛋白。绿色荧光蛋白分子的形状就像一个桶,可将其形象地比喻成一个装有色素的“油漆桶”。装在“桶”中的发光基团对蓝色光照特别敏感。当它受到蓝光照射时,会吸收蓝光的部分能量,然后发射出绿色的荧光。

  利用这一性质,生物学家们可以用绿色荧光蛋白来标记任何生物分子或细胞,然后在蓝光照射下进行显微镜观察,那么原本黑暗或透明的视场马上会变得星光点点。也就是说,生物学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来标记,可以把原本透明的细胞或者细胞器从黑暗的视野里“揪出来”。小猕猴正是因为体内有了绿色基因蛋白,在特殊的光源下全身才会发绿。

  《北京科技报》:新基因的植入,会对小猕猴有哪些影响?

  牛昱宇:到目前为止,转基因猴的生长发育和正常的猕猴并没有差异,这说明新基因的植入没有对它的生长发育造成大的影响。但是否在未来会有影响还有待于后续的观察和研究。

  《北京科技报》:为什么要培育转基因小猴?

  牛昱宇: 非人灵长类在生物学、遗传学和行为学等方面与人类有高度的相似性,这使之成为人类疾病理想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动物模型。

  然而由于非人灵长类(猕猴狐猴、眼镜猴及类人猿等)体形较大、有较长的生殖和生育周期以及相关基础研究的欠缺,使非人灵长类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建立较为困难,此前国际上,仅有美国、日本科学家成功获得转基因猴模型。

  《北京科技报》:小猕猴培育成功,有什么意义?

  牛昱宇:由于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小动物模型,如啮齿类很难对人类疾病的治疗做出有效判断。目前,虽然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病)已建立了啮齿类动物模型,但这些模型在脑内都未重现相关神经的损伤和丢失。然而,猕猴在各方面与人类较为接近,因此适合用于人类疾病治疗和预防的研究。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获得一些特异性疾病的动物模型,比如帕金森氏症,合理利用这些动物模型将为人类重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很好的途径。

  《北京科技报》:未来的研究目标是什么?

  牛昱宇:获得转基因疾病动物模型,是我们研究工作的最终目标。对于一些特殊疾病来说,例如神经系统类疾病,转基因动物较传统的化学或药物诱导动物模型有一定的优越性,因此,它可以代替传统的动物模型进行疾病机理研究和药物筛选,这使得药物筛选更为准确、经济不仅,不仅试验次数少,同时也缩短了试验时间。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yangxi@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